找到相关内容1529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盛唐至北宋流行的净土教行仪

    自意好,于大本内抄出别行”的观点是一致的,都是从佛经后来流传使用的角度解释了别生经产生的原因。同时指出别生经导致佛者不知佛经根源,不能完整了解义理,因此认为应该将其归入本部佛经之中,这与法经的观点...烟云所湮没不彰的观佛相好的行仪。   敦煌文献中保存有7个题名为《佛说相好经》的写卷,以及3个与此内容相同的写卷。   据笔者目前所知,最早研究此经的是方广锠先生在《敦煌大词典》中一条近300字...

    张先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2685038.html
  • 契理契机与人间佛教的未来

    要着重这二方面,才能适应时机,又契于佛法的真义。如专着重于契理,或不免要曲高和寡了!如专注重于应机,像一分佛者,只讲适应时代,而忽略了是否契合佛法的真义,这样的适应,与佛法有什么关系!”“契理”保证...  契理契机与人间佛教的未来——俞明   现代人间佛教运动的发展,通常追溯到近代中国佛教改革家太虚法师(1890~1947)“人生佛教”的率先倡导,经由大醒、法舫、东初、印顺、赵朴初、巨赞、星云...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0285667.html
  • 《周易禅解》以禅解《易》的方法、特点、性质

    界定其著作性质,可以让《易》者受益,也可以让佛者受益,还可以让《易》佛双修者受益,更可以让有志于融通《易》佛者受益;如果简单片面看待其性质,所有的负面问题都有叫能引发。因此,只有如实判定《周易禅解...、禅解《易》之风开始盛行。在晚明愈演愈烈的以《易》解禅和以禅解《易》之风影响下,出现了不少沟通易学和佛学相互关系的著作。其中,智旭作于明清之际的《周易禅解》,成为当时学者援儒证佛、引禅解《易》的范本...

    谢金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2587047.html
  • 张九成与禅

    有意义、有价值的。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,张九成对当时佛之弊有非常明晰的洞察:“窃尝悲佛者比比,而务实者何其寡也!律者以变古为长,教者以好胜为务,禅者以破戒为通,其失佛意甚矣!”由此也见...曾参加科举考试,不料未被录取,但对张九成而言却获得了一个意外的收获,那就是听说杨文公、吕微仲等名儒的学问之所以造诣高超精妙,乃从禅而来。所谓“侍郎张九成居士,字子韶,号无垢。未第,因客谈杨文公、...

    李承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3587056.html
  • 从《楞伽经》看佛教的语言文字观

    meaning),而是佛者在佛法修行中所希望得到的甚深无上的真理,即第一义谛或涅槃。这个第一义谛是远离一切妄想相、言说相的。   那么,应当怎样达到这一微妙甚深的出世间境界呢?佛陀接着说:大慧,菩萨摩诃萨...经验到的事物与意象中抽象出来的。佛教唯识认为,人们的五识——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,通过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这五个门户,能够觉了分别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等境,即眼见色、耳闻声、鼻嗅香、舌...

    李恕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593692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对中国佛教的贡献

    自己。   2、如法传戒   虚老不但重视整肃寺规僧纪,而且还十分重视如法传戒。传受戒法是绍隆佛种,续佛慧命的大事。无论在家、出家佛者,都须受戒。虚老一生为四众弟子设坛传戒见诸文字不下数十次之多。...喜恬淡。清咸丰八年(1858)十九岁时,在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常开法师披剃。翌年,于妙莲和尚座下受具足戒。此后习苦行,住岩穴三载,二十四岁时曾回寺任职四年。之后外出参,遍历大江南北,习禅研教,亲近善知识...

    法缘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194092.html
  • 虚云戒制思想及其实践析论

    ]]。“嗟兹末法,究竟不是法末,实是人末。……盖谈禅说佛者,多讲佛学,不肯佛。轻视佛行,不明因果,破佛律仪,故有如此现象”[[6]]。“今末法时期,人根陋劣,心术浇薄,漫说众人,即出家僧人,亦是...。今之佛者,应研习一切教理,而以行持为根本。”[[28]]   虚云恒持戒律,严守毗尼,却并不墨守成规[[29]]。他开示道:“我们对于受持遮戒,贵在遵循如来制该戒之本意,不在于死守条文。若得佛意...

    陈金凤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294095.html
  • 大慧宗杲与士大夫禅

    不过,宗杲却自称“予虽佛者,但爱君忧国之心与忠义士大夫等”,张浚在宗杲的《塔铭》中也赞扬说,“师虽为方外十,而义笃君亲。每及时事,爱君忧时,见之词气”。可见,在宗杲的时代,禅宗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...   大慧宗杲与士大夫禅  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刘立夫   内容提要:大慧宗杲作为临济“中兴”的禅僧代表,是禅宗在宋代兴旺时期的一个象征。宗杲对人数众多、层次多样的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295193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

    宗呆禅师、明代慧经禅师、元贤禅师等均大力倡导“农禅”事业,特别是宗呆禅师不仅以“农禅”传道,而且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,满怀忠义之心,力主抗金,抵御外侮。他曾说:“予虽佛者,然爱君忧国之心,与忠义士大夫等...是“违正理”的“非了义说”。大乘般若(空宗)和瑜伽行派(有宗)也都视如来藏一佛性沦系的思想为不了义。即使是大乘佛性一如来藏系思想本身,其所主张的“常乐我净”的如来藏、佛性实际上已经从根本上离开了“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0096044.html